第一百八十七八章 其实,我是一个诗人(上)-《天唐锦绣在线全文阅读》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著书这种事,对于房俊真没什么难度。

    要是让他写一本讽古喻今的华彩文章亦或是暖人肺腑的心灵鸡汤大抵不行,可若是回想一下念书时候的数学课本瞎编一本,也只是多新陈代谢一些脑细胞而已。

    但他真的想干点什么。

    数学是一些科学的基础,这是后世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在我们古代,却长时间处于最弱势的地位。

    历史上的儒学大师、国学大师满坑满谷,但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却凤毛麟角,能叫上名来的不过祖冲之等几个人,还有几个装神弄鬼的炼丹家,抽冷子干了点与化学有关的活儿,此外简直就是空白。

    出现这种结果,跟封建社会的选才制度有关。

    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学而优则仕”,大家当然都争先恐后地学习四书五经。如果科举考修脚,估计一定能涌现出一批修脚大师,修脚水平领先全世界……

    事实上,唐朝时曾一度把数学纳入了科举范围。

    便是在现在,每三年一届的科考还有一个“明算科”,选拔算学人才。

    等到李治这个正太上位之后,在国子监开办了数学专科学校――“算学馆”,招收学生三十人,设置算学博士和算学助教主持日常教学工作。这样,国子监内就有了国子、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六个学馆。

    “妖道”李淳风还编订了十部算经,即《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缀术》、《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术》,统称《算经十书》,作为官方教材。

    让数学入科举,数学过关就可以做官,这在当时,可说是开了世界之风气。

    尽管那时数学还不是很发达,但先把架子搭起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沿袭、发展到今天,难保不让中国成为数学大国,进而推动与此相关的科学进步。更甚至,几个诺贝尔数学奖、物理奖都到手了。

    但奇怪的是,到了晚唐,明算科考试停止了……

    本有可能大踏步前行的数学科目,在神州大地戛然而止,此后只靠几个民间数学爱好者支撑。

    停考的原因是,应试的人太少。

    为什么呢?

    因为国家做了个规定,国子博士的官阶是正五品上,算学博士的官阶却是从九品下,是官阶中最低的一级。其间,算学馆停了开,开了停,没有个连续性,学生们也觉得没意思,老师才是从九品的芝麻官,学生还不得憋到二十品去啊?!

    干脆另谋出路吧……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历代当政者都不重视以数学为中心的科学,而只注重玄而又玄的国学、儒学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数学对于专制制度毫无用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