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先救爹还是先救子民?-《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1/3)页

    还在六月末水情初发之时,太子朱和陛紧急召开了朝会,军机大臣、内阁大臣、十二部衙门的主要官员全部到会。

    奉天殿内,宽敞明亮,还是那个建筑风格,上首之位仍是御座,然而下面,却大变了模样,南北列着数排太师椅,两边对称工整。

    以往朝会,朝臣需站着上朝,还得纠仪,经过天武朝的多次革新,朝会的礼制也做出了相对的变革,恢复古制,文武大臣可坐着议事,上奏时站立出班即可。

    早在秦汉时期,君臣都是如此坐着议事的,皇帝还会客客气气的起来请丞相就坐。

    从北宋宋太祖后,大臣们就开始站着上朝了,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平时还是站着,只有开小会的时候重臣才赐座。

    清朝就更别说了,上朝的时间大多是跪着,以至于大臣们都自带护膝。

    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官僚的地位则不断下降。

    然而,越是如此,文官集团与皇权之间的斗争,也越发的激烈。

    太子召开这次朝会,主题不是如何救灾,而是国库的储备粮应该先供给谁?前线还是灾民?

    粮食就这点,两边都急需天量的粮食,你是先紧着外出劳务的爹用,还是先让家里的子民用?这是个送命题,颇有些先救妈还是先救老婆的味道。

    然而,朝会一开始,太子就迫不及待地抛出了这个问题,他甚至暗示,应先紧着前线将士。

    他言道:“现值军务未平,饷糈不继,一时断难兴筑,所有兰阳漫口,可暂行缓堵......”

    奉天殿上,太子朱和陛刚说完,内阁次辅杨士聪暗暗叹息。

    太子太年轻了,只有十八岁,他的想法太简单了,心智尚不足以担当一位皇帝的重任。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应该在大臣面前,如此轻易的暴露自己的想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