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这群和尚还真有钱-《大明小公爷》


    第(3/3)页

    佛教自东汉年间传入中国,和中国本土文化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成为了很多人的宗教信仰,这些信徒将佛教当成灵魂归宿,尤其是一些统治集团中的高官显贵。

    这些信徒不断向各大寺院捐助,再加上民间百姓的功德钱,让很多寺庙变得富得流油。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铜钱、金银大量堆积在地窖的时候,就会引发统治者的警惕。

    为了让统治者放心,寺庙便把这些钱向外界进行借贷,美名其曰救苦救难,并趁此机会收取利息。

    慢慢的很多官员、地主、豪绅发现了寺庙这一赚钱的手法,于是把自己的放到了寺庙中,让寺庙帮他们出面打理生意。

    这个时候,寺庙便衍生出来银行的功能,左手吸储,右手放贷,赚取差价。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因为寺庙经常持有大量现金,那些有周转困难的人经常拿着金银珠宝、绸缎、粮食、土地等一切可以抵押的资产,到寺庙去抵押变现。

    这又衍生出了寺庙的第二大功能——当铺。

    历史上有很多灭佛事件,亦或者是屠灭寺庙的惨案,其实人家不是冲着灭佛去的,而是冲着寺庙背后的财产。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隋唐以前。

    到了隋唐时,朝廷吸取经验教训,设置了公廨本钱,专门用于官方发放贷款,利息很感人,年息高达百分百,借出50贯,月息4贯,年息相当于96。而宋朝也设置了官营放贷机构交子务和交子会,同时引入民间私营高利贷机构交子铺、钱引铺,制定了九出十三归的利息,年息也高达100;到了元朝,蒙古贵族找来中亚商人经营放贷,制定了一种斡脱钱的高利贷方式,年息也是100。

    在这期间,不仅仅朝廷吸取了经验教训,寺庙也吸取了经验教训,将收来的香油钱、信徒的捐助款,购买了很多土地、房产,还开办了当铺。土地可以雇佃农耕种,房产可以出租,当铺用来高卖低买。这样不显山露水,闷头发大财,赚了钱,就扩大庙宇,修建佛祖金身。

    到了大明,放高利贷的商人遇上了冤家——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可是个狠人啊,一句话将高利贷利率给打了下来。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97/97204/31958717.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