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书房。 吴王叶涛伫立桌案旁,身旁是他的老师大儒朱元喜,面前是叶洵文擂所赋的四首诗。 “老师,您说叶洵真是如传言那般顿悟了吗?” “我跟随他多年,他几斤几两我一清二楚,我真不相信这四首诗是叶洵所赋。” 叶涛说着,眼眸低垂,心有怒火。 依旧对叶洵破坏他的计划而耿耿于怀。 朱元喜低头看着,眉头微蹙,看不出喜怒,“殿下,老夫断言这四首诗绝非秦王所赋。就算他顿悟了,但腹中没有点墨,也无法作出这样的千古佳作来,况且还是四首。” “秦王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 闻言,叶涛有喜有怒。 喜的是叶洵无才,怒的是叶洵背后有高人。 他不明白,叶洵都沦落到这步田地,怎么还有高人为他出谋划策。 紧接着,叶涛沉吟道:“老师所言极是,如此看来叶洵确是于文擂作弊,不然依他的性子肯定张狂无比,又怎会任凭上官云卿从他眼前逃走。” “只是苦于没有证据,不然本王定要参他一本。” 朱元喜却是一笑,幽幽道:“殿下莫急,没有机会,咱们就创造机会。他身无寸才,总会有暴露的一刻。” 听着这话。 叶涛心下一喜,“那此事便依仗老师了。” 朱元喜摆了摆手,“殿下客气,我们同坐一条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朱元喜,字无悔。三岁识《孝经》,五岁读《论语》,十岁问天地,十八岁考中进士,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正统大儒,理学集大成者。 但朱元喜在儒学圈内,并不讨人喜欢,因为此人“反装忠。” 他表面上支持好人,实际上只是支持那些“百姓认可的好人”,伪装自己与百姓是同一战线的。 整日里倡导忧国忧民,仁义道德。 简而言之就是,谁有势力跟谁站队,欺骗性很强,精致利己主义大儒。 这也是朱元喜本是广元年间太子太师,又能被夏皇指定教授吴王叶涛的原因。 没办法,这种人学问大,会忽悠百姓,懂上位心思,还能趋炎附势。 只要你能当皇帝,我就能忽悠百姓不反你,还支持你。 哪个皇帝不喜欢这样的大儒? 所以不管上位者是谁是哪派,他都能混的风生水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