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里正们表示:大米没见着几粒,里面都是其他东西,但是这些玩意儿怎么这么饱肚子?! 什么?! 这就是县令大人老家想要捐给他们的粮食? 突然间,里正们羡慕了,同样是种地的,怎么差别这么大呢? 人家虽然没有顿顿大米饭,但有这啥红薯、土豆、玉米掺着,那也是能饱人的东西啊。 不像他们,一年的粮食都是细着吃的,生怕吃得多了,不到秋收就没了。有的人家一年到头都在喝粥稀粥,就是这样,还不到秋收就已经见了缸底,不得不满山遍野找吃的。 跟别人家借? 那也得别人家有粮。 要是人家有,也会先借给亲戚,哪会借给一个外人? 如此,村子里瘦得跟竹竿似的老人和小孩子特别多,没办法,各家各户的青壮年都是干活主力,饿不得,饿了没人干活。 于是干不动活的,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就只能少吃一点吊着命,熬到秋收就好了。 熬不到,便是命。 曹县丞说道:“放心,捐赠的粮食有一批快到了,过几天会通知你们过来领粮食。带着户籍,一家一户只能领一份,等后面的到了再来领。” 这么好消息,几乎让所有人狂欢。 不少听到消息的村民,反复跟自家村子里的里正确认。 “真的吗?衙门真的说,过几天发粮食?!” “真的,我这次去就是开这个会的,你们把户籍准备好,到时候通知了,我拿着你们的户籍去领。” 各村那么多人,自然不可能全部跑到县衙来,尤其是比较远的,跑一趟也挺辛苦的。 因此,到时候各村里正带着户籍到衙门代领,,再由各村里正分发给各村村民。 本来这种事情,不需要各村里正把户籍带上的,做为里正,谁不清楚自己村里有多少户籍啊?但是这不是第一次操作嘛,衙门这边为了方便记录,留下证据,到时候会在户籍后面附上一张纸,盖上衙门的盖,以示这个户籍已经领过了。 这样以后清算或者抽查的时候,只需要看户籍后面的盖,就知道这户人家领了多少东西,而他本人也可以根据上面的章来确认,他自己到底有没有收到这些东西。 若有人造假,事后查出可是要问罪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