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邦干的第一件事情:颁布遗诏给太子。 刘邦在临死前,对刘盈再三叮嘱,谆谆告诫道:“你身为太子,要照顾好你的兄弟,特别是三弟刘如意,一定要照顾好他,以告慰为父在之灵。” 对于这个儿子,刘邦再清楚不过了,刘盈虽然没有能力,但是他宅心仁厚,仁孝有加,即使经历了换储风波,他也不会怨恨弟弟。因此刘邦相信,这个孝顺的刘盈,一定能够不辱使命,保护好刘如意。 可惜的是,刘盈一直让父亲失望,这次也毫不例外。他不仅没有照顾好弟弟,反而把自己“照顾”了进去,最后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刘邦干的第二件事情:任命周昌为赵国宰相。 刘邦就一直闷闷不乐,总是唱一些幽怨的楚歌。对于君主的这种表现,大臣们不了解情况,也都不敢去劝。直到一个年轻的叫赵尧的御史,他猜出了皇帝的心思,并提出了一个宝贵的建议。 赵尧进谏道:“皇帝如果想要保护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就要在赵国安排一个强劲有力的国相。这个人不仅要有本事,还必须是吕后、太子及大臣们平时惧怕的人。” “依爱卿所言,谁才是这个合适的人选呢?”刘邦急不可耐地问道。 “满朝文武,除了御史大夫周昌外,无人可担此重任。”赵尧坚定不移地回答道。 “这个人选,我看行!” 于是,刘邦马上召见周昌,并告诉他:“烦劳先生帮我办件事情,请您去赵国担任国相吧。” 一听这话,周昌就哭了,陛下沛县起兵的时候,老臣就追随左右,这怎么把我下放到霖方,离开中央去诸侯国呀? 刘邦解释道:“先生莫哭,我知道这是一个降职,但是我私底下吧,实在是放心不下刘如意,还望先生去赵国保护他。除您之外,其他人谁都不行,这实在是迫不得已,还望先生替我走这一遭吧!” 可见,话都到这个地步了,周昌不能再什么。他只好收拾完行李,去赵国担任宰相了。 至此,刘邦的这步“周昌相赵”,成了保护刘如意的一枚重要棋子。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选择周昌呢? 有三个原因: 第一,周昌是沛县的中坚力量,值得信赖。 第二,周昌是一位直言进谏的大臣,“应该”不会有辱使命。 第三,周昌有恩于吕后,对于这个“拜谢”的人,吕后也“应该”不会难为他才是。 请注意,我在这里,连续用了两个应该,而不是绝对,这也为未来那场惨案,埋下了一个深深的伏笔。 书归正传,在送走周昌后,刘邦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他绝对有理由相信,这个以直言进谏而闻名的大臣,应该会保住刘如意的性命而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诛杀一切对戚夫人不利的人,以达到敲山震虎,警示那个饶作用。 这个倒霉撞上枪口的人,就是吕后最重要的外戚,她的妹夫——樊哙。 刘邦干的第三件事情:诛杀樊哙。 汉十二年四月,刘邦在弥留之际,他突然听见一个道消息,前线打仗的樊哙要在自己百年之后,诛杀戚夫人和刘如意。 刘邦气得急火攻心,他立刻下令,让陈平带领大将军周勃立刻赶赴前线:至军中,即斩樊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