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意外的约见-《重生之风起1998》


    第(1/3)页

    断断续续写了十多天,完成了一篇小说。

    事先完全没有写小说的计划,是因为心中有块垒,小说是化解的最好方式。

    几乎是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特稿和小说比起来,简直就是谎言的化身。

    国人喜欢说“以史为鉴”,这是把历史等同于真实的先天性论断,但杨舒力现在更相信一句话:小说比历史更真实。

    因为书写者的原因。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胜利者是从自己的利益和立场来书写的,不利于自己的部分都删掉了,历史的歪曲和篡改非常严重。

    在严酷的环境下,那不被记录的真实隐入小说中,由小说传递于世。

    别的不说,就拿现在的历史课本,很多历史事件,从表述到数据都缺乏真实性,而多数学生对此浑然不觉。

    另一方面,80年代以来的一些文学潮流,比如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倒更接近真实。

    小说采用双线叙述,一个是发生在90年代的命案,在一个小镇,一名60多岁的老人离奇过世,从现场看像是自杀,家人认为他没有自杀倾向,希望进行调查。

    另一条线索从20多年前的一个偏远山乡讲起,一名美丽的女知识青年插队下乡,很快引起当地头号人物的注意,并把魔爪伸向她,当地远离城市,信息闭塞,这位人物一手遮天。

    女知青发现自己怀孕,到区卫生院做手术打胎,区卫生院以技术条件不足拒绝,她又没办法离开这个地方,不知所措。

    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打胎也来不及了,最后没有办法,在那位人物的安排下,和当地一個农民结婚,在区卫生院生下一个儿子,这时,区卫生院的技术条件也够用了。

    后来女知青还生了一个女儿。

    看到这里,读者明白死者是谁,以及大儿子的父亲是谁。但小说后面还很复杂。

    那个和女知青结婚的农民,其实没有生育能力,以前结过一次婚,因为没有孩子,老婆跟别人跑了。那么,第二个孩子,那个女儿的父亲是谁?

    女知青的大儿子,已经去南方打工,但他似乎一直在做一个准备:复仇。

    调查表明,虽然他有强烈的复仇意志,却没有作案时间。

    案情扑朔迷离,似乎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人,是他从小告诉大孩子:你有一个仇人。命案是否也与他有关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