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同窗(三)-《神都锦绣》


    第(3/3)页

    “是,他们在辩论其中一事。”石子回道。

    王禄闻言立刻打消了上去“过问”的想法,他知道,以自己的那点墨水,凑过去只能是惹人增笑,不如旁观更好。

    此时,王禧他们也终于挤了进来,听上片刻后,王禧上前一步,趁着双方说话间隙,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话中‘六十而顺’方为正解,非‘六十而耳顺’也。”说完,他向那些不认识的学子们行礼而道:“‘皇家卫岗学堂’王禧见过诸位。”

    不管有多大意见,学子们礼数还是很周到,见状一齐回礼言道,只是人多,也不大能够对得上人和名字。

    “既然汝也是来自‘卫岗学堂’,请问,书中记载‘六十而耳顺’怎可能有错?”有学子当即问道。

    王禧道:“六十而耳顺,所指乃是听得进去旁人之言,无论旁人所言如何,皆可听得耳顺,乃有心胸宽阔之意;然子又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由知天命而畏天命,当有顺从天命之意,故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方才符合先贤本意,且观先贤一生行事,莫不如此,所谓六十而耳顺,某以为,多属抄录之笔误,非原意尔。”

    王禧一番话,指出了这段内容在后世记载中可能出现笔误的原委,又说明了为什么自己会如此认为,且引用了孔子的话为佐证,可谓极其难以反驳。

    既反驳不了,那就换一个,这是大多数人的正常思路,于是,有一学子向王禧一拱手,而后道:“子曰: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请问,思作何解?”

    王禧先回一礼,接着想也不想地道:“当作‘真’也,真意、真诚也!”

    “缘何作此解?”提问的学生又道。

    “三百篇,作者几人已不可考,又怎可断言每人所想皆同乎?故作‘思想’之解,太过牵强,唯‘真’者,方为先贤本意,即三百,一言蔽之,真情实意也。”

    王禧这一段表述,连没多少学问的王禄听着都觉得有理,甚至于连旁边围观的百姓之中,也有不少人频频点首,更有甚者,还赞同地道:“只有真情实意,吾等才有听懂。”

    “正是、正是!”有人高声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若无真切情意,何来此佳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