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朝廷念及学子寒窗苦读不易,特此开设恩科北场。” 听完杨轩的话,老朱的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让他头疼的事,竟然就这么解决了。 “不过…”杨轩再次开口。 “说!”老朱斜眼看了一眼杨轩,道。 “是。” “陛下,这种南北分场而考,仅此一次就行了。” “万不可成为惯例!”杨轩拱手道。 “为何?”老朱问。 “陛下,因为长此以往下去,只会有一种结果。” “那就是朝堂上会出现南党和北党。” “致使党争出现。” “也不利于南北融合团结。” 杨轩解释。 这么一说,老朱顿时明白了。 他不是看不出来,只是年纪大了,反应有点慢。 毕竟都七十岁的高龄了。 “照你这么说,那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老朱问道,眸子中有着期待。 “有。”杨轩回答,随即继续道:“陛下,我们可以这么做。” “每次科举,规定录取的总人数。” “然后将这些名额分配各省,每个省份,都录取几个人。” “如此,便可关照到每个省份。” “当然,根据科举结果,朝廷可以酌情增加或减少录取的总人数。” 听完杨轩的话,老朱暗自点头。 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比南北分场考试更好。 要知道,杨轩的这个办法,参考的就是后世的高考。 各大高校,都有录取指标,需要关照到每个省份的考生。 主打一个平衡。 “陛下!” “臣想了想,之所以北方学子考不过南方学子,其原因,还是教育资源的不均。” “自唐末,五代十国开始天下大乱,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开始南迁。” “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南移。” “而北宋灭亡,政治中心也转移到了南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