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江澄看了眼刘瑞明,见刘瑞明点头,也没说什么,起身进了刘瑞明的书房,取了一张宣纸,还有抽屉里的一盒印泥走了出来,放到了吴墉面前。 吴墉迫不及待地沾了点印泥,在宣纸上轻轻按了两下。 又仔细研究起印玺上的字。 刘瑞明三人也好奇地围在石桌周围仔细打量着印出的文字。 江澄看的是一头雾水,只觉得印出来的文字歪歪扭扭跟鬼画符似的,甚至比符箓上的字都要晦涩难懂,连一个字都认不出来。 吴墉就这么静静看着印出来的五个字,几个人都不敢发一言。 良久,吴墉再度惊呼出声来:“这……这竟然是大良造鞅印!” “大良造鞅印?” 几个人都是一阵懵逼。 即便是刘瑞明,也有些不明所以。 吴墉心中狂喜,嘴角翘的比ak都难压:“大良造是秦国的官职名,不过,重点不是大良造,而是鞅这个字!” 见几人一脸懵逼的表情,吴墉笑着对着刘瑞明问道:“刘老,您应该知道印玺所代表的意义吧?” 刘瑞明点点头开口道:“印者,信也,意思就是印玺代表的是古代一种信用体制建立的标志!” 吴墉笑道:“刘老不愧为刘老,果然知识渊博,那刘老可知,这印玺文化的转折点在哪?” 刘瑞明淡淡一笑:“哈哈哈……吴教授这是再考老朽呢!” 随即开口解释道:“西周建立以后,形成了《周礼》,便是用于规范士大夫之间礼仪,有句话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说的正是礼仅限于士大夫之间去共用的,士大夫和庶人之间是并没有礼仪交流的。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礼也不存在了,士大夫之间彼此也不信任了,士大夫和平民之间更不存在什么信任关系。 因此,这时候,印玺应运而生,上到君王印玺,下到官印,代表士大夫身份的私印。 比如当竹简记录的官方文书需要转移,但又不想转移过程中被人偷看的时候,就会用泥将竹简封住,在泥上印上官印,下级官员接手文书时只要保证印章完好无损即可代表彼此可以信任。 因此,印玺的出现相当于是一种信用系统的建立,不过当时的信任仅限于士大夫之间。 直到商鞅变法,城门立柱的事件后,逐渐完善了秦国的法律体系,私印大量盛行,士大夫和平民之间也可以通过印章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再到后来平民和平民之间也通过印章来建立信任。” 第(2/3)页